
龙门石窟最大的佛像
龙门石窟最大造像为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
卢舍那大佛 ,作于唐高宗咸亨四年,即公元672年,位于洛阳龙门西山南部山腰奉先寺,通高17.14米。
这座卢舍那大佛是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整体设计最严密、规模最大的一处。龙门西山的奉先寺是唐高宗咸亨三年开始修建的,共化了三年零九个月完成。它供奉的主神为卢舍那佛,“卢舍那”的意思就是智慧广大,光明普照,民间又称他为报身佛,除此之外还有肋侍菩萨两尊,佛弟子、金刚、神王各两尊,高度则逐渐降低,造成一种众星捧月的效果。
龙门石窟大佛 龙门石窟的历史和故事
整个像龛东西进深38.7米,南北宽33.5米,由西京实际寺善导禅师等人主持修建。主像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 米,头部高4 米,发髻呈波纹状,面部丰满圆润,眉如弯月,目光慈祥,眼睛半睁半合,俯视着脚下的芸芸众生,嘴边微露笑意,显出内心的平和与安宁。他的表情含蓄而神秘,严肃中带有慈祥,慈祥中透着威严,威严中又有着一种神圣与威武,是一个将神性和人性完美结合的典范。大佛端坐于八角束腰莲花座上,身披袈裟,衣纹简洁清晰而流畅,背光华美而富于装饰性,烘托出主像的严整圆润。
大佛依山而坐,居高临下,使前来瞻仰的人们需登到半山腰才可见到大佛,增添了人们的崇敬之感。卢舍那大佛至今上半身保存完好,下半身虽然手足有些残破,但其整体所显示的当时佛雕的高超技艺仍令人叹服。
龙门石窟的佛像为什么没有一座是完整的,为什么都遭到了破坏,又是谁破坏的呢?毁坏于哪个时期?请专家一
龙门石窟自建造以来受到的人为的盗凿破坏十分严重。唐武宗时期的灭佛运动、使石窟蒙难。清末和民国初年的游记史料记载了当时石窟造像被盗严重。
此外,民国政府为从南京迁都洛阳,修建龙门西山下道路时也炸毁了大量的山麓佛龛。由于战乱管理空虚,19世纪30年代,军阀、文物贩子与国外古董商里应外合,把龙门石窟的佛头敲下来运到日本、美国等地,致使包括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在内的许多石窟的佛雕长期“身首异处”。
此次回归的文物,曾在一些私人收藏家手里转了几次手,最后转到几位富有爱国热忱的美籍华人收藏家手里。收藏家积极与国内学者联系,引起中国政府的关注。佛头回归过程尽管很曲折,但令人感动的是,由于他们姿态很高,中国政府最后用远低于市场价的价位拿下了这批佛头,让佛头“完璧”归国。
扩展资料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龙马石窟
龙门石窟中的最大佛像 卢舍那大佛(也被称为“武则天”像)
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佛像,不过现在都被开发成旅游景点了,所以大家出去旅游的时候经常会看见各种大大小小的佛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卢舍那大佛,同时也是中国四大石窟龙门石窟最大的佛像,民间也一直流传着关于它的各种说法。
龙门石窟中的最大佛像
麦积山石窟、莫高窟、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并被称为是我国四大石窟,其中龙门石窟位于洛阳,现在已经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了,想要真正了解龙门石窟还得从北魏孝武帝时期开始说起,总有石像10万余尊。
在龙门石窟中有一个最大最著名的石像,就是卢舍那大佛,这座佛像是在唐高宗咸亨三年被开凿出来的,整个有17.14米高,是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的一个石像了,所有看见过这尊石像的人都会被震撼和惊艳到。
龙门石窟大佛 龙门石窟的历史和故事
据说这尊大佛是唐高宗专门为了武则天而开凿的,当时武则天已经48岁了,据说大佛的头部就是当时48岁的武则天的样子,这个佛像总共花了3年9个月的时间才完成,看上非常的具有母仪天下的风度与威严。
当然说佛像是根据武则天来开凿的也并不是毫无依据,那个时候非常流行以统治者为原型来雕凿佛像,并且这个佛像的形象与太平公主对于武则天外貌描写也是十分的相似,并且整个佛像的形态也颇有皇后的特征。
所以后来这个佛像是以武则天为原型雕凿的消息也就传开了,并且大家也都非常的相信,对此也没有什么怀疑的地方,不过这尊佛像看上去相貌端正,雍容华贵,也非常有武则天的气质,所有现在也会有人将其称之为“武则天像”。
龙门石窟供奉的是什么大佛
龙门石窟供奉的是卢舍那大佛。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另外三大石窟为: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
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
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
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春季干旱,夏热多雨,秋季温和,冬季寒冷,年均气温15度左右。
可在每年4月1日至5月10日的洛阳牡丹花会期间兼赏牡丹而游龙门石窟。对于不凑牡丹热闹的游客,龙门石窟最佳旅游季节无疑是秋天,秋高气爽,登山而游,实为快事。
龙门石窟最大的佛叫什么名字?
卢舍那大佛
卢舍那大佛,是按照武则天的形象塑造的,作于唐高宗咸亨四年,即公元672年,位于洛阳龙门西山南部山腰奉先寺,通高17.14米,是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整体设计最严密、规模最大的一处。
龙门石窟大佛剪刀手,网友:太不正经了
你有没有见过佛像比剪刀手?
任凭是谁,是不是都难以把严肃的佛像和调皮的剪刀手放在一块?然而,这可真不是开玩笑,这尊大佛却真的出了剪刀手,不得不怀疑,这是穿越过去的吧?
这座大佛位于洛阳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在唐朝达到鼎盛。这尊佛像靠着呆萌的形象成了“网红”,被游客称为“剪刀手大佛”。岁月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座佛像特殊的逗趣手势,为庄严的佛教圣地平添了一份欢乐。
其实,剪刀手是佛教的一种手势。,是一种表达佛教意念的手印。
龙门石窟白天经典,晚上看惊艳。当夜幕降临,一个个黑黝黝的洞中亮起暖光,整个场景都顿时神圣了起来,非常震撼。龙门石窟也是国内唯一可以夜游的石窟。
这里不仅有剪刀手大佛,石窟内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是根据武则天的容貌仪态雕刻的佛像,被赞誉为“东方蒙娜丽莎”。
走在这大大小小的佛雕石窟前,自己仿佛置身于佛的世界,心生敬仰与神圣之情。离开龙门石窟,站在龙门大桥北望洛阳古城,大唐盛世浮现在脑海中,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龙门石窟供奉的是()大佛。
龙门石窟供奉的是卢舍那大佛。龙门石窟造像多为皇家贵族所建,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皇家石窟。武则天根据自己的容貌仪态雕刻的卢舍那大佛,以及在洛阳皇宫紫微城建天堂的消息传入日本后,圣武天皇发愿“朕亦奉造”,在奈良建立东大寺。
另有孝文帝为冯太后凿古阳洞、兰陵王孙于万佛洞造像、李泰为长孙皇后造宾阳南洞、韦贵妃凿敬善寺、高力士为唐玄宗造无量寿佛等。
龙门石窟大佛 龙门石窟的历史和故事
龙门石窟的主要情况简介。
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
西山崖壁上有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大、中型洞窟50多个。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皇甫公窟、魏字洞、普泰洞、火烧洞、慈香窑、路洞等,为北魏时期的代表洞窟 ;
原创文章,作者:爱知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dxinli.com/post/32503.html